• 真品保证
  • 原人原作
  • 限量收藏

什么是“煎茶”?

在唐朝以前,人们饮茶的方法,都属于粗放式的煮饮法,即煮茶法。

陆羽在《茶经》总结里这一方法时说:“饮有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饼茶着。乃斫、乃熬、乃炀、乃舂,贮与瓶缶之中,以汤沃焉,谓之痷茶。或用葱、姜、枣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等,煮之百沸,或扬令滑,或煮去沫,斯沟渠间弃水耳,而习俗不已。”

认为这种方法很不可取,而极力提倡煎茶法,并详细阐述了煎茶法的具体程序:备器、添炭、灸茶、末茶、煮水、煎茶、酌茶、饮茶。煎茶法和煮茶法的主要区别,在于煎茶法有一套完整的茶事实践程序,对煎水、备茶、煮茶、酌茶、饮茶等程序极为重视,同事煎茶不再像煮茶那样放入葱、姜、枣、橘皮等调味品,而只需放入少许精盐,用来调和汤味。晚唐以后,煎茶时连盐都不再加,成为完全清饮。

由于煎茶法不但合乎茶性查理,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追求,并有一套较完整的煎茶程序方法,因此一经陆羽提出,立刻在文人雅士,王公贵族间得到了广泛响应和推崇。唐人封演在《封氏闻见记》中是这样评述的:“楚人陆鸿渐为茶论,说茶之功,并煎茶,灸茶之法,造茶具二十四事......有常伯熊者,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,于是茶道大行,王公朝士无不饮者。”

陆羽创立的“煎茶法”,使中国饮茶活动从生活领域提升到了精神领域和艺术创造的高度,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茶具的演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