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真品保证
  • 原人原作
  • 限量收藏

宜兴境内哪些人文古迹与紫砂有关?

宜兴的东、西、北三面,是富饶的太湖平原,西南部则集中了险山秀水,山水相依,晃色优美。据宜兴地方志记载:“全县有名山一百三十六,溪河二十四,荡淹十七,溪潭十,渎七十二,太湖五”,“山水之胜,甲于东南”。

宜兴境内的岩洞,数量多,景色奇,在整个江南都非常罕见。全市有石灰岩溶洞82个,堪称“洞天世界”。据地质学家考证,它们的形成时间已将近100万年,其中的”慕蠡洞”、“西施洞”两处景观,都与春秋时期的美女西施有关。而说到西施,就自然不能不提到范蠡。这位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,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,在宜兴是被当作“陶祖”敬奉的。传说范蠡在协助越王勾跃灭吴后,即主动隐退,与西施一同乘舟漂过太湖,来到宜兴的丁蜀地区(含观今的鼎山、蜀山、汤渡)隐居,自称“陶朱公”,并教人挖土制烧窑坯,后来他就被制陶业界奉为“造缸先师”。直到现在,丁蜀地区的许多人文景观还被认为与范蠡有关。除“慕蠡洞”、“西施洞”之外,还有蠡河、蠡墅等。

在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,有一座“东坡书院”,它始建于北宋年间,是宋代大文豪苏轼(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)在宜兴买田讲学之地。

苏轼与宜兴及紫砂壶有着不一般的关系,在苏轼一生的几度外放中,曾四次到过宜兴,并在宜兴留下了非同一般的印记和影响。

现在的东坡书院,总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,所处环境十分雅致,院中树木葱茏,鸟语啁啾,建筑整齐壮观,古朴典雅,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。院门前有一条叫“书院浜”的小河静静地流过,大门上有“东坡书院”匾额,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书,在近现代,东坡书院曾接待过隐郭沫若、邹韬奋等知名人士前来讲学;也曾培育了潘序伦、倪维德、范保文等著名学者;另外它还是历史上诸多紫砂工艺大师的启蒙摇篮。

另外,由于历史上宜兴的制陶业一直很发达,因此留下了众多的古窑遗址。在1975年有关部门组织的古窑址普查中,宜兴境内发现了多处古遗址和古窑址。公在紫砂陶的原产地鼎山镇,就先后发现古遗址7处,其中新石器时代5处;蜀山镇发现古窑地址处百处,其中新石器时代的就有6处,汉窑3处,元代窑3处,隋唐五代窑5处,宋元窑20处,明清窑60多处,尤其是西晋均山西麓元公塘的青瓷古窑、唐代东涧众古龙窑和宋代蠡墅羊角山紫砂古龙窑,历史文化价值巨人,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、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批古窑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