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真品保证
  • 原人原作
  • 限量收藏

为什么宜兴有“陶都”的美称?

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,太湖之滨,境内山区盛夏陶土和竹木薪炭,为发展陶瓷提供了有利条件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此地就有原始先民开始制陶。春秋时期,宜兴叫荆溪,秦王赢政26年设置阳羡县,属会稽郡,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。西晋阳羡名将周处的长子周玘 ,三兴义兵,卫国有功,晋惠帝于永嘉四年改阳羡为义兴郡,下辖阳羡、国山、临津等六县,封给了周玘。隋文帝开皇九年,将国山等县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,因避讳,改为宜兴县。清雍正四年,分置宜兴、荆溪二县,民国时期仍合并为宜兴县。

在历史上,宜兴的制陶业一直很发达。东汉时,宜兴鼎山、蜀山、南山一带已形成了制陶中心。三国两晋时,宜兴均山窑也生产青瓷,但因宜兴的胎土质量不如越窑,后来仍改烧日用陶器。

明代宜兴紫砂壶主要产于宜兴县的鼎山镇和蜀山镇,是宜兴紫砂器的大宗。另外,也大量生产各种日用陶瓷。《重刊荆溪县志》记载:在明嘉靖、万历年间,其产品已是“鬻于四方利最溥,不胫而走天下半”,各地商贩云集,“千里之外,趋之若鹜”,“商贾场帆而晓夜行”,“商贾贸易廛市,山村宛然都会”。故从那个时候起,宜兴就有了“陶都”之誉。当前,宜兴紫砂人利用老传统、新技艺源源不断生产出的各种紫砂壶,奠定并稳固了宜兴的“陶都”之名。这就像景德镇被称为“瓷都”一样,已经深入人心、无可更改了。